工商時報【文╱黃志偉】由科技部主辦的未來科技展12月5日將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登場,今年規劃了六大應用領域以及五大特色專區。隨著工業4.0、智慧製造全球浪潮來襲,在「智慧機械與新穎材料」應用領域中,有不少創新技術值得來挖寶,例如高雄大學的「仿生無殘膠乾式膠帶」以及清華大學的「仿人機器人手臂及智慧抓取關鍵技術」等,產業應用商機大。你會好奇膠帶跟智慧機械有什麼關係?其實,在台灣很多產業的工業製程中會用到膠帶,例如3C、面板廠、半導體封裝等等,在加工過程需要固定,所以需要到膠帶,不過撕開易留殘膠,造成去除殘膠的麻煩。為讓產業在應用膠帶時不僅可重複使用且不留殘膠,高雄大學開發了「仿生無殘膠乾式膠帶」。高雄大學仿生中心主任鍾宜璋表示,一般傳統膠帶稱為「濕式膠帶」,是在塑膠薄膜上敷一層黏膠製作而成,這種膠帶通常朝最黏方式製作,不在乎殘膠;而「乾式膠帶」利用物理結構產生黏貼力量,不會用到膠。而仿生乾式膠帶就是模仿具有特殊黏著效果的生物如章魚、壁虎等肢體的表面分子和微細結構,設計具有物理性吸附的膠帶,可重複使用不留殘膠,且具有高承重但又易於撕開,可應用在工業製程與醫療材料上等特殊黏著環境並進行客製化設計。此次展出,也希望透過更多產業合作,導入製程並通過試量產驗證,並予以市場化攜手產業升級。過去機器手臂的發展是為了取代產線上人力吃力或危險的固定簡單工作,並降低勞力成本,不過在工業4.0以及智慧製造的潮流下,結合感測器、機器視覺與AI等科技後,機器手臂可從事更複雜、更精細、更靈活彈性的動作,產業應用領域更為廣泛。清華大學團隊此次在未來科技展所展出的「仿人機器人手臂及智慧抓取關鍵技術」,主要就是讓機器手臂可進行更多擬人動作與智慧抓取,該技術透過專利穿戴式傳感器融合,人體三維即時姿態與動作得以紀錄與分析,進而經由7軸仿人機器手臂與靈巧手,進行擬人運動及抓握的智慧控制。另透過一爪多用的自適應夾爪與內嵌式視覺辨識模組的智能融合,對於產線上不同形狀之物體,機器人可智慧判斷並進行最適當的抓取,結合AI與分析可應用於製造、運動、醫療、文創等領域,在智慧製造與智慧醫療等產業潮流下,應用商機潛力相當可觀。


mwifml717031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一名男網友分享,某天在回家路上發現一台機車上坐著熟悉的身影,仔細一看發現是很久沒有見的女性友人,忍不住伸出右手用力地巴了一下她的安全帽嗆說,「X的!換新車很爽是不是啦!」怎料對方的反應不太對勁,他才發現原來是自己認錯人了。這名男網友在「Dcard」分享,最近一位從國中就一直很要好的女性朋友換新機車,第一次買新車的她樂不可支,每天都在群組裡面炫耀她的新車有多棒,雖然他們同校但不同系,平常不太會見面,因此遲遲沒看過新車的廬山真面目。原PO透露,某天在回家的路上,遠遠就看見紅燈處停了一個熟悉的機車和身影,女騎士穿著藍色防風羽絨衣,頭頂一顆香菇人方吉的安全帽,及肩的墨色中長髮飄散在背後,腳踏一雙白皮黑底的帆布鞋,簡直就是那位女性朋友教科書般的穿著。當下原PO立刻催油門騎到她旁邊,先是毫不客氣地打量著新機車,隨後發現她在寒天凍地中戴著一個防風口罩,認為口罩下的她,一定是一臉得意的面容。此時,原PO想到前一陣子每天都被她的騷擾訊息疲勞轟炸,忍不住伸出右手用力地巴了一下她的安全帽,怎料對方瑟縮起身子,眼神不僅沒有得意,反而還閃爍著一點不解和恐懼。正當原PO想伸出手再推她一把時,驚見放在機車腳踏墊上的書包是他從未見過的後背包,「眼前拉下口罩的女孩露出的並非我所熟悉的面容,驚恐之餘甚至感覺有些泫然欲泣,顫抖著雙唇用軟軟的聲音對我說道,『對...對不起......』」。隨後原PO立刻立起機車的中柱向對方鞠躬道歉20次,同時解釋自己只是單純地認錯人了,幸好最後獲得原諒,如果對方看見這篇文的話,他希望能再誠摯地道歉一次,「我承諾,下次遇到我國中同學,我一定會連妳的份一起狠狠尻在她的安全帽上的。」更多 TVBS 報導中年婦女經痛到坐輪椅 醫師一看檢查報告心涼一半 保全薪4萬沒人做?他轟台人瞧不起 網揭真相:別作夢了 面試坦承70KG遭嫌胖 求職者淚吐小產心酸 兒福聯盟買辦公室惹議 律師:捐錢就是聖人?


mwifml717031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新社瓦特福4日電) 英國首相強生、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和法國總統馬克宏等人昨天被拍到在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一場晚宴中,疑似調侃美國總統川普在昨天稍早的記者會花了太久時間。加拿大廣播公司(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取得現場影片並配上字幕傳到網路。這段長達25秒的影片,為英國倫敦西北方城市瓦特福(Watford)舉行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定下基調。影片中可以聽到強生(Boris Johnson)問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那就是你遲到的原因嗎?」杜魯道(Justin Trudeau)插話說道:「他遲到是因為他(疑似指川普)額外又開了40分鐘的記者會。」馬克宏昨天稍早與川普進行峰會前的一對一會談,但會談因為媒體問答時間太過冗長而拖延許久,會中兩人對於北約策略和貿易問題抱持不同意見。這段影片中,馬克宏似乎與強生、杜魯道談論這場記者會的趣事,英國安妮公主(Princess Anne)和荷蘭總理呂特(Mark Rutte)則在一旁聆聽。但馬克宏背對攝影機,他的聲音在一片喧囂聲中難以被聽見。杜魯道描述川普團隊似乎對於總統在記者會上的表現感到非常驚訝。他笑著說:「你們看見他(疑似指川普)團隊的下巴都掉到地上了。」(譯者:李宛諭/核稿:陳彥鈞)


mwifml717031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戰」不是貿易之爭,而是兩種制度之爭。我們選擇了站在美國這邊,但我們怎麼知道民主一定可以戰勝專制呢?矽谷哲學家Peter Thiel在最近的演講中,提到中國的強處,正是美國的弱點。中國強在人和貨品搬運能夠規模放大,放大到十幾億人那麼大的規模。每年中國的春運,億萬人的短期遷徒,規模世界第一,除了中國以外,大概沒有人辦得到。全球十大貨櫃港口,中國佔了七個,美國僅有洛杉磯,勉強排到第十一名。深圳從1980年六萬人的小漁村,四十年間,變成一千兩百萬人的大城,這種規模放大的格局,大概也只有中國辦得到。相反地,紐約在同樣的四十年內,僅增加了一百多萬人,但地鐵的興建,卻變成一英哩造價高達三十八億美元,世界各國無人望其項背。民主的制度,碰到人的問題,要規模放大,並不容易。但這樣就代表專制必勝,民主必敗嗎?我認為剛好相反,正因為經濟體逐漸的規模加大,專制的問題才慢慢地浮現,因為專制的經濟控制,有物理的極限。講一個生物的例子。伽利略在很早以前,就思考過地球生物的尺寸問題,陸地上最大的生物就是大象,以前還有恐龍,但再大,也有一個限度,哥吉拉那樣的怪獸,無法在地球存在。伽利略結論說,隨著尺寸放大,比如說高度加倍,那生物的重量,大致會變成八倍重,因為重量相稱於體積,體積是單邊長的三次方。但能夠承受的重量,取決於生物的截面。如果高度加倍,截面只能變成四倍大。重量八倍大,承重四倍大,照此比例,很快地重量增加的速度,就會碰到天險,而無法再增大。這是用物理學簡單的概念來思考極限。那中國的經濟規模放大,有沒有物理極限?要怎麼思考?物理學家Geoffrey West認為,城市的規模放大,沒有極限。一方面城市增長的同時,基礎建設的增長,會跟不上人口增長的步伐,一如動物的承重跟不上重量的增長,而限制城市的發展。但另一方面,人口聚集會產生正向的生產力增加、財富增加,足以抵消基礎建設的不足。一來一往,城市會一直長大,只是型態變了,並不會停止。但我們可以把這個框架放在中國的國家體制來看嗎?集權的專制,靠著中央調控的能力,得以對付規模龐大的問題。以春運來說,這麼龐大的人流,真用分散式的民主制度管理,肯定動不起來,因為各個地方一定各行其是,誰也不服誰。也許有些地方聲音大些,佔得比較多便宜,交通比較沒問題,但大格局來看,美國如果真有幾億人同時移動,一定動彈不得。有機會到洛杉磯,千萬不要錯過百萬汽車塞車秀。中國這種中央政府的指揮交通,不但解決基礎建設的問題,也提升了人口聚集的生產效率。所以中國可以有深圳式的發展,規模放大沒有成本,只有好處。但接下來呢?人的財富增加,經濟效率頂天,下一步呢?把人放在一起的正向效應,會慢慢出現副作用,人為地硬把人際界線模糊,造成人際關係的不舒服,爭吵必然變多,制度上的公平正義,變得越來越重要,而專制最不能解決這種人際衝突,因為專制講求的是立即的裁判,而不是緩慢地紓解壓力。最後這人與人的衝突,會變成一個很簡單的訴求,「平等」與「自由」,爭民主和爭自由,必然變成中國這種發展碰到瓶頸的專制國家所要面臨的挑戰。所以我們應該把民主的無效率,視為規模放大所必需的手段,而不是問題。專制的效率,反而是經濟發展的天險。美國在人和貨品搬運的不能規模放大,不是病症,而是美國經濟發展所必需有的結果,而這個結果,正是中國要走到下一步的經濟發展,所該嚮往,而不是該避免的政策。(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作者臉書)更多上報內容:普通人的自由主義:韓國瑜的民粹來得太晚了普通人的自由主義:立法院不過半的危險普通人的自由主義:大興機場加深共黨菁英對美中體制的誤判


mwifml717031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羅開新聞中心Minsey Weng綜合報導】「傷了腿的老虎都能贏美國公開賽,自己右腳趾起水泡又算什麼呢?」這是西班牙選手Pablo Larrazabal(帕布羅•萊拉查寶)週日下午在Leopard Creek Country Club(雷豹溪鄉村俱樂部)抱持的信念,不過隨著揮桿動作走樣,原本領先三桿的優勢不見了,甚至一度陷入落後三桿的劣勢。然而,就在標準桿五桿的十五洞博蒂後,萊拉查寶的士氣大振,接著標準桿三桿的十六洞再下一城,並把住最後的五桿洞,終場以一桿之差險勝瑞典選手Joel Sjoholm(喬爾•史約霍姆),峰迴路轉贏得2019-20年歐巡賽的開幕戰-Alfred Dunhill Championship(登喜路錦標賽)。這是萊拉查寶自2015年六月BMW International Open(國際公開賽)後的首勝,以及生涯的第五座歐巡賽冠軍,不過由於還要和南巡賽平均分數,所以最後只拿到十九分,新出爐的世界排名從二百六十一回升至一百五十六位,而史約霍姆獲得11.4分,暫居二百五十九名。把焦點轉向地球另一端,日巡賽在高知縣所進行的Casio World Open(世界公開賽),冠軍也能獲得十九分。已經三年多不知贏球為何物的南韓選手金庚泰(Kyung-tae Kim),終於重返冠軍行列,排名大漲了二百九十四席,重返二百五十大行列。南非選手Shaun Norris(蕭恩•羅禮士)成為本季的日巡賽悲情人物,最近四次出賽中的三場比賽有機會贏球,而且尾盤的表現都非常好,可惜運氣不佳,兩度屈居第二,一個第三。羅禮士上週決賽日攻下六十四桿,偏偏金庚泰也是六十四桿,以一桿之差飲恨,吞下今年球季的第四個第二名,落袋11.4分,世界排名創下個人新高的六十二位。時序進入十二月,高壇焦點轉向南半球,上週除了南非之外,澳洲也安排了AVJennings NSW Open(新南威爾斯公開賽),澳洲選手Josh Younger(喬許•楊格)獨得十六分,世界排名從九百六十三勁揚至三百四十八。至於中巡賽的封關戰China Tour Championship(中國巡迴錦標賽)主打球星李昊桐,不過這位即將代表國際隊爭奪總統盃的中國名將,延長賽不敵世界排名差自己很大的泰國選手Suteepat Prateeptienchai(蘇迪帕•布拉提田差)。拜李昊桐所賜,這場中巡賽冠軍價值八分,也把布拉提田差送到三百五十八名的位置。


mwifml717031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科技使用與軟體應用發展的關係,開始逐漸改變人們學習運動及進行運動的方式,臺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表示,像是「90活力站」運動APP,有助於使用者養成自主規律運動的習慣。「90活力站」的開發,是根據2013年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以及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高齡者運動原則,並參考「高齡者全方位運動指導手冊」進行設計、編製。影片內容包括伸展、肌力、有氧及平衡不同主題的組合動作,主題式影片4支及一鍵點選播放4部功能的綜合影片,此外也可透過功能性體適能檢測,可以清楚瞭解使用者是否能夠藉由觀看影片的自主運動方式來提升身體功能表現,以維持或提升日常生活及功能性活動的能力。臺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魏炆莉指出,邁入高齡化社會,肌少症和衰弱症都被認為是老年病症候群,隨著年齡老化,肌肉與肌力的流失速度都會加快,「肌少症」造成身體功能下降、增加跌倒、骨折的風險。肌少症目前還沒有特殊的藥物治療,均衡飲食是延緩肌肉流失的首要,加上規律的運動,可以預防和改善衰弱症及肌少症,特別是阻抗型運動。而透過「90活力站」運動APP專業安全的課程,可以不受限天氣與時間的限制,因此不論上班族還是銀髮族,能隨時隨地透過健康科技的APP,「賦權」參與者養成自主規律運動的習慣,進而提升功能性體適能。


mwifml717031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洪俊彥十多年前,剛開始教作文時,曾經帶學生寫過〈我們這一家〉這個題目。從他們的文章中,可以看到許多家庭都有凝聚成員的共同嗜好,像是露營、閱讀、逛水族館、旅遊、品嚐美食、飼養昆蟲……等五花八門的活動。十多年過後的現在,再帶學生寫〈我們這一家〉,赫然發現這些活動都消失了,近八成的孩子在文章中表示,他們一家人──無時無刻都在滑手機!滑到什麼程度呢?有一個孩子告訴我,他們一家四口可以從上餐桌吃飯,到吃完飯離開餐桌,四個人八隻眼睛從頭到尾緊盯螢幕,不曾瞄向別處。另一個孩子的家人更誇張,同學到他家找他,足足按了十分鐘門鈴都沒人來開門,原來全家都中了手機施放的幻術,集體陷入無意識狀態中,完全沒聽到鈴聲。直到同學在門外大喊他的名字,才好不容易幫他解除幻術。在他們筆下,還有許多家人沉迷3C鬧出的笑話,讀起來雖然有趣,但看完之後還是忍不住感慨──十幾年前與十幾年後,真是恍如隔世啊。放下手機,從自己開始3C成癮對於孩子在發育與學習上的負面影響不用我再贅述,這也是現在很多家長憂心的問題。不過,在小朋友的文章裡,我們可以看到,成癮的可不只是孩子,大人上癮的情形可不輸小孩。有一個小朋友以諷刺的語氣寫道:老媽,妳一天到晚叫我少用手機,但妳在跟我說這句話的同時,手機總是緊緊黏在手上,追劇到半夜,是怎麼回事?父母沒有以身作則,不但無法幫助孩子戒除滑手機的癮頭,還會造成親子關係的裂痕。為什麼爸媽沒收我手機不讓我玩,逼我去讀書,自己卻在客廳玩得很開心?媽媽每次看到我玩手機,都唸我:「手機有什麼好玩?」可是她自己還不是常常盯著平板螢幕傻笑?孩子的心聲顯示他們根本不服父母的管教。所以,與其擔心孩子過度沉迷於手機,不如先想想如何戒斷自己的手機成癮症吧。重點在於「放下手機後要做什麼?」不是只有孩子要克服3C成癮的毛病,全家人都應該動員起來,向3C成癮宣戰。不過到底該如何做呢?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一家人不玩手機的話,你覺得做什麼活動最有趣呢?」我們來看看一位小女孩的作品,她寫道:……雖然我們一家都愛玩手機,但是玩太久容易近視,而且家人之間都沒有互動,好像陌生人一樣。我記得我們一家曾經去河堤騎腳踏車,玩得不亦樂乎,讓我印象深刻。不過後來爸爸、媽媽都太忙了,漸漸地我們一家人就沒有再去騎車了,我很難過。我希望一家人都可以放下手機,從「低頭族」變「抬頭族」,抬起頭來多看看家人。看得出來,這位女孩是因為家人無法陪伴她從事喜歡的活動,才藉由玩手機來打發時間。可見,如果家中有一個共同的、持之以恆的活動,孩子的注意力便不會全部被手機給抓走,而且說不定他們會更渴望和家人一起進行這些活動呢。所以,重點顯然不是「怎樣叫孩子放下手機?」,而是必須思考「放下手機後要做什麼?」如果你命令孩子放下手機後去做的事,是他本來就不太情願做的事──如「阿華,別再玩手機了,快去給我準備明天考試。」或「小芬,妳再滑手機給我試試,碗都還沒洗!」──那只會增加他們的反感,更加想要沉醉在手機中,不想面對現實。不如找機會跟子女聊聊,了解他們喜歡跟一家人從事什麼活動?然後,每一週設定固定的時段,全家人同時放下3C產品,一起玩桌遊、做甜點、逛街……。我在《我是說在座的各位爸媽--都是作文老師!》書中,從日常生活中取材,發掘出九種親子共寫的語文練習,也是全家一起動手動腦的不錯方式。當孩子體認到「就算不玩手機,也還有很多好玩的事」的話,放下手機便不再是一個那麼痛苦的動作;接下來,要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使用3C產品的紀律,就容易多了。然而,培養全家共同嗜好還是要趁早,隨著孩子年紀增長,同儕的吸引力大過於家庭時,便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了。從「3C成癮」,到「3C成就」在數位化的時代,如果完全禁止孩子使用3C產品,就好像狩獵採集時代不准用弓箭、農耕時代不准用犁一樣,將來肯定沒辦法和別人競爭。況且,「3C能成癮,亦能成就」,妥善運用數位科技的話,也能為生活帶來實質的助益。孩子老愛賴床,可以教他使用鬧鐘app,自行設定起床時間,並且將自己喜歡的或是會讓自己感到振奮的歌曲設為鬧鈴,增加起床的動力;孩子老是忘東忘西,可以陪他一起設定日曆app,運用科技密切掌握自己的作息、叮嚀待辦事項,來提升執行效率;至於愛亂花錢的孩子,計帳app就派上用場了,可幫他養成理財觀念;全家出遊前,開個家庭會議,上網搜尋想去的景點,並且利用地圖app,規劃路線與行程,提高參與感;行程中發現難得的景色,或有什麼特殊的感觸,可用筆記app記錄下來,有助回家寫遊記……諸如此類,善於運用3C,其實能為孩子培養紀律,還能夠強化組織力。要是孩子熱衷於手機遊戲,也不用過於擔憂,只要懂得自律,不影響日常生活,玩手遊玩到變達人,將來有機會躋身電競產業,也是一條康莊大道。我一直很想把班上幾個沉迷手遊的學生集結起來,以他們擅長的遊戲作為主題,訓練他們口語表達能力──說不定他們之中未來出幾個知名的電競主播,我也功不可沒呢!延伸閱讀做一個有風格的人,成為自己,世界便會找到你


mwifml717031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譚有勝╱綜合報導】受反送中風暴影響,香港經濟正持續受壓。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日表示,香港經濟持續下滑,加上之前政府推出的紓困措施對財政造成巨大負擔,香港2019年財政年度恐出現赤字,是15年以來首次。中美貿易戰前景未明,加上香港局勢動盪,香港第三季GDP年減2.9%,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度衰退,陷入經濟技術性衰退,引起外界高度關注。陳茂波在香港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上稱,「香港經濟環境轉差,稅收及賣地收入減少,加上年中額外推出紓困措施,政府本財政年度會出現赤字」。香港經濟急速惡化並開始步入衰退,持續多月的暴力事件亦削弱國際投資者信心,同時衝擊香港消費及投資信心,未來或有更多市民生計受影響。陳茂波指出,由於過去累積足夠財政儲備,目前財政狀況仍然良好,未來會繼續以前瞻性的理財政策為市民紓困和進行投資,確保財政資源用得其所,並保持財政狀況穩健。陳茂波強調,受反送中事件影響,訪港旅客大幅減少,「11月的表現可能比10月更惡劣,相關行業已步入寒冬」。他表示,過去幾個月示威遊行演變成暴力衝擊,是導致國際社會對香港發出旅遊警示重要原因。若要海外取消對港旅遊警示,最重要是停止暴力衝擊,恢復社會秩序。陳茂波指出,由於外部環境不穩及反送中事件影響,當地營商氣氛悲觀,預計2019年全年香港經濟將年減1.3%。


mwifml717031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羅開新聞中心Minsey Weng綜合報導】這是屬於新人班的日本LPGA賽季,韓國女將裴善雨(Seon-Woo Bae)勇奪年終大賽-LPGA Tour Championship Ricoh Cup(日本LPGA巡迴錦標賽),而樣在去年資格考畢業的的渋野日向子(Hinako Shibuno)更製造爭奪賞金女王的機會,最後以七百八十七餘萬日圓的差距,敗給同胞選手鈴木愛(Ai Suzuki),不過第一年參加日巡賽,就贏得積分制的年度最佳球員。剛過二十一歲生日還不到兩週的渋野日向子,去年此時所舉辦的資格考名列四十,季初的參賽排序並不是很前面,但就在第九次出賽稱霸World Ladies Championship Salonpas Cup(世界女子錦標賽),首勝就是日巡大賽,正式展開「微笑灰姑娘」的驚奇故事。這位總是笑容滿面的日本新生代好手,後來再添得Shiseido Anessa Ladies Open(資生堂女子公開賽)、Descente Ladies Tokai Classic(東海女子菁英賽)和Paper Elleair Ladies Open(大王製紙女子公開賽),不過更大的壯舉是在AIG Women’s British Open(英國女子公開賽)上演國際版的微笑灰姑娘傳奇,成為四十二年來首位贏得美國LPGA大賽的日本選手。渋野日向子在季末繼續發威,其中大王製紙女子公開賽粉碎了鈴木愛的四連霸之路,剛剛落幕的年終大賽也保持在競爭行列,不過同梯的裴善雨尾盤強攻六十七桿,最終以四桿之差並列第二。總計渋野日向子的新人球季共出賽三十一場,另有十一個前十佳績,以152,614,314日圓名列獎金榜第二名,不過靠著年終大賽並列第二,在年度最佳球員積分榜上累積555.5分,17.5分之差擊敗前來衛冕的韓國選手申智愛(Jiyai Shin)。去年下半季因傷而錯失衛冕獎金后的鈴木愛,今年球技明顯升級至另一個層次,雖然未能拿下任何大賽冠軍,但全年二十五戰七勝,包括季末一波Mitsubishi Electric Ladies Golf Hisako Higuchi(樋口久子女子賽)、TOTO Japan Classic(日本菁英賽)和Ito-En Ladies Golf Tournament(伊藤園女子賽)的三連勝攻勢,女王之爭以160,189,665日圓勝出。至於上半年贏得三勝的申智愛,下半年多次搞砸勝利,吞下四個第二名,年終獎金榜以142,277,195日日日圓落居第三,最佳球員之爭也遭到渋野日向子逆轉。稍稍讓申智愛感到安慰的是,以平均69.9399桿成為日巡賽史上首位突破六字頭的選手,全年十八場比賽打進前十也傲視群芳。總計這個球季共有五人破億日圓,去年在資格考名列十四的裴善雨,另外奪得Hokkaido Meiji Cup(北海道明治盃),加上四個第二名,以127,554,556日圓名列第四,而同樣兩勝的李民英(Min-Young Lee)以105,755,162日圓名列第五。試圖挑戰兩年來首勝的我國選手盧曉晴,白白浪費年終大賽一路領先三十六洞的優勢,週末兩天都是七十五桿,落居並列十五,年終以50,408,478日圓名列二十三,這也是她自2012年以來的最差成績。2019年的JLPGA巡迴賽落幕了,去年創下旅日生涯最佳成績十五名的姚宣榆,一年後卻打出最差的六十八名,本週將在埼玉縣的Kodama Golf Club(回聲高爾夫俱樂部)進行的資格賽補考,爭取明年的先發地位,場中的另一位台灣選手是陳思涵。


mwifml717031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醫藥大學精神醫學教授蘇冠賓領導的國際團隊,發現褪黑激素的營養補充品及相關藥物,對於預防重病患者產生譫妄症有顯著的功效,研究成果被刊登國外期刊「睡眠醫學評論」。中國醫藥大學今天表示,蘇冠賓團隊證實褪黑激素的營養補充品以及其受體相關藥物,只要適當運用較低劑量,可有效地預防譫妄症的發生,論文「精神障礙的臨床表現及發病機制與晝夜節律失調有關」被刊登在期刊「睡眠醫學評論(Sleep Medicine Reviews)」。蘇冠賓帶領的團隊,包括高雄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曾秉濤、光田醫院神經科醫師楊鈞百,及澳門大學中醫藥研究中心教授蘇煥興等人。蘇冠賓團隊針對精神疾病的「譫妄症」,因應其晝夜節律失調的發病機制,利用網路統合分析方法,發現褪黑激素的營養補充品及相關藥物,對預防重病患者產生譫妄症有顯著的功效。譫妄(delirium)的主要症狀包括突發性的聽幻覺、視幻覺、及怪異妄想,合併嚴重的意識混亂和波動,讓照顧者以為患者中了邪。中醫大表示,最新研究報告譫妄在住院中老人盛行率高達27%,其他重症病人中也常見,特別是在臨終病人當中,高達85%會發生譫妄。目前醫學界公認,治療譫妄最重要是找出潛在生理病因並盡快矯正,譫妄症狀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後,其病因仍未完全明朗,但一般公認此症候群的預防重於治療。蘇冠賓所領導的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在相關的主題上的研究成果豐碩,近2年利用兩篇原著論文和二篇綜合薈萃分析論文,從基礎到臨床,探討晝夜節律失調在嚴重精神疾病的問題。


mwifml717031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